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正USR辦公室首頁 國立中正大學  學生事務處   mail  

打造共生共好長者照護 中正USR舉辦超高齡台灣社會處方理念與實踐研討會2025/11/15

 

中正大學USR計畫「共創長者幸福人生:科際整合人權實踐方案」,長期扎根嘉義在地社區,推動以人權為核心的長者照護與社區共學行動。為回應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該計畫與台灣長者人權學會及中正大學高齡社會勞動與福祉研究中心14日共同主辦「超高齡台灣社會處方理念與實踐研討會」,邀請中央與學術界代表共同探討如何以「社會處方」為橋梁,連結醫療、社福與社區資源,實踐共生共好的照護模式。
研討會邀請到衛生福利部呂建德政務次長、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以及國立中正大學蔡少正校長蒞臨致詞,分享對於高齡社會政策、健康促進與學術實踐之願景。活動中,來自醫療、社工、心理、教育等多領域專家亦將進行交流,探討社會處方在在地照護網絡的應用與挑戰。
本研討會舉辦的動機,源自台灣在快速邁入高齡社會後,長者健康與照護議題所面臨的制度與文化挑戰。主辦單位指出,當前的照顧體系多仍以醫療與疾病管理為主,但隨著「健康社會決定因素」概念的深化,健康已不再只是醫療問題,更與教育、居住、文化、社會參與與人際連結緊密相關。因此,起源於英國的「社會處方」理念,成為跨界整合的重要關鍵。社會處方強調醫療專業人員將病患轉介至社區中多元的支持資源,如藝文活動、園藝、運動、志工服務或共餐據點,以非藥物性方式促進身心靈健康,減緩孤獨感,並強化自主生活的能力。
研討會由國立中正大學施慧玲教授開場,說明「社會處方」起源於英國公共衛生體系,強調以非藥物性、社會性支持資源促進身心健康。透過藝術、園藝、運動、志願服務等活動,重建人際連結與生活意義,進而減少孤獨感與醫療負擔。施教授指出:「社會處方不只是健康策略,更是一場以人權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革新。」
接續的專題演講與回應涵蓋多元實踐場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以「處方不只開藥」分享醫療與博物館合作開發的健康新處方,結合藝術與文化療癒;大林慈濟醫院曹汶龍主任則介紹「互助家庭」與「記憶保養班」模式,帶領醫療團隊走入社區,形成醫院—家庭—社區的支持網絡;新港文教基金會陳錦煌創辦人分享「健康社區生活共同體」的實踐經驗,展現社區自主與互助精神。
中正大學USR計畫長期透過與醫療院所、非營利組織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建置「在地社會處方模型」,以人權為核心理念,強調長者的尊嚴、自主與參與。透過研討會,期望促進跨界對話,凝聚政府、學界與社區的力量,共同打造能回應台灣高齡社會需求的照護新典範。

瀏覽數: